close

因為深知語言環境的重要性  所以身為媽咪的我  當然要製造良好的語言環境 (其實是因為自己太爛~~哈哈)

從聽先出發囉~~~ 上網爬了很多cd  個人蠻喜歡以下介紹這套cd囉~~所以也介紹給大家

M04752824_big.jpg (照片來源:禮筑外文書店)

研究指出,每個嬰兒都是小小語言學家,在六個月前的嬰兒能分辨出極細微的音素差異,但這種語言能力會隨著年紀漸長而慢慢消失。嬰兒在他最初六個月大正在發展音調記憶時,如經常讓他聽不同國家的語言,對將來學習多國語言有很大的助益。

Sound Beginnings 是針對這樣的研究報告,特別設計用來幫助家長給予寶寶最適當的刺激。內容每 15 分鐘為一段落,演說者以母親般溫柔的音調和寶寶講話,為你的寶貝介紹每一種語言的字母、數字、童謠韻文及每一種文化特有的民俗旋律和催眠曲。父母不必強迫寶寶要專心聆聽,可以在睡前、車上、或寶寶遊戲時,當成背景音樂放給寶寶聽即可。

第一片 CD :西班牙語、法語、德語、和日語 
第二片 CD :國語、英語、俄語及西伯來語

節錄了兩段  給大家試聽試聽喔~~

 英文

 法文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其他研究報告:

透過評量感官能力的技術顯示,嬰兒可以感受到非常微妙的聲音改變。兩天的新生兒已能區別他週遭常聽到的語言(母語)和外來的語言;三天的新生兒能區別自己母親與別人母親的聲音 (Eimas, 1985; Cole & Cole, 2001)。Mehler (1981) 對兩個月大的美國嬰兒作實驗,發現他們能區別英語與義大利語;Bahrick & Pickens (1988) 也發現嬰兒能區別英語與西班牙語。但是更令人驚訝的是,新生兒對人類語言系統中最小單位的音素 phonemes 都十分的敏感 (Cole & Cole, 2001)。DeCasper 和 Fifter (1980) 測試加拿大嬰兒與說英語成人的辨音能力,發現嬰兒能清楚的區別兩個捷克語的音,但成人卻無法區別。Eimas 的實驗也發現兩個月大的嬰兒能區別各種不同的音素,如 /p/, /t/,/k/ 三個發音部位不同的子音 (1974),能區別發音方式不同的兩個子音,如 /l/ 和 /r/ (Eimas, 1975)、/d/ 和 /n/、/d/ 和 /l/ (Miller & Eimas, 1983)。Werker 和 Tess (1984) 發現六到八個月的英國嬰兒可以區別印度語和北美印地安語,當他們十個月大時,他們對北美印地安語的辨識能力降到40%,等到十到十二個月大時,他們對兩種外語的辨識能力卻只剩下10%。

然而,嬰兒所生活的環境不但不會擴大他對聲音的敏感度,反而侷限其語言敏感能力的發展,使其成為選擇性的能力。嬰兒只對他自己母語的聲音敏感,而逐漸忽略他自己母語中沒有或不須區別的音。換言之,嬰兒愈是浸淫在自己的母語(單一語言)當中,就愈容易失去對其他語言的辨音能力。嬰兒習得愈多自己的母語,其辨音能力愈窄化,他所發出的音也愈侷限在他從周遭所聽到的話。雖然嬰兒天生具有辨識各種聲音的能力,但卻隨著年齡的成長而消失。

唯有不斷提供小孩新的、大量的語言刺激,孩子腦部神經細胞的分枝會更茂盛,神經迴路會更濃密、更特定、更專業化,神經間的連結會越緊密,因而訊息的傳遞越快。孩子思考能力會更敏銳,各種語言能力的學習也才會更完整。

(以上文章摘錄自http://www.cet-taiwan.com/ET/07_ET_show.asp?serno=394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son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